什麼是大腸癌

大腸癌是結腸直腸癌的統稱,細胞於大腸或結腸不正常增生的現象,也多來自良性息肉病變,大腸癌和飲食習慣有關,高動物性脂肪、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增加患腸癌的危險,此外,肥胖、缺乏運動、吸菸、飲酒也可能增加風險。

根據統計,大腸癌患者有一半的人都會出現血便的現象,雖然血便不一定是由大腸癌引起,大多數是因為痔瘡、肛裂、大腸憩室炎等下消化道疾病,或是胃潰瘍、胃出血等良性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而大腸癌有逐年增加以及年輕化的趨勢,有血便問題應及早治療,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的病患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好發族群更要小心,才不會錯失治療良機。

什麼是大腸癌
大腸癌的分類

大腸癌的分類

① 大腸癌
又稱結腸癌,生長於大腸部位的癌症,超過80%的大腸癌來自良性息肉病變,而且需要約5~10年才會癌變。

② 直腸癌
結腸最後6英吋發生的癌症,與大腸(結腸)癌統稱為大腸癌。

年齡大於五十歲並且時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飲食,有飲酒及抽菸習慣,有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腸炎等的高危險群應每年定期篩檢。一旦發現異常症狀,請及早配合醫師治療,第一期大腸直腸癌經手術完全切除者,治癒率將高達90%以上。

醫師提醒民眾應避免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動物性脂肪,烹調多利用蒸、煮、燉、滷、涼拌等烹調方法減少油脂攝取,並補充充足水分。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如:全榖根莖類、蔬菜、水果及蒟蒻、洋菜等。而蔬果中的多種植化素可有防癌抗癌效果,均衡攝取更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大腸癌的症狀
① 排便異常
排便習慣改變,如原先排便習慣良好卻開始發生慢性腹瀉,便秘,甚至是雖然有便意,明明肛門卡著東西,卻又解不出來。

② 糞便形狀發生改變
當糞便漸漸變細,有時候是因為腫瘤引起腸道狹窄。

③ 便血或糞便帶血
有血便是大腸癌的警示症狀之一,不過以腸胃潰瘍、痔瘡、肛裂等良性的病灶居多,但出血畢竟是1項警訊,表示腸道健康出現問題,還是必須尋求醫師診斷確認。

④ 其他
慢性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等。

大腸癌飲食
大腸癌手術前一周採取低渣的飲食模式,例如:葉菜類、瓜類,到手術前3天時,用果汁機將食物絞碎後再進食。手術前2天起,需開始禁食,建議食用「清流質」飲食,以供應水份為主,像是米湯、運動飲料、果汁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手術前8至10小時,則完全禁食。

手術後的大腸直腸癌病患飲食步驟,待排氣後先喝水。
第1~2天:以清流質飲食為主,之後再採低渣全流質的方式。
第3~7天:,採取低渣半流質飲。
第6~8週後:採取低渣飲食、軟質飲食,再恢復到正常飲食即可。
術後3個月內都不要喝牛奶,以免腸胃不適造成腹瀉。建議平時以少量多餐為主,可選用新鮮、細纖維的蔬果,像瓜果類、豆腐,在攝取食物必需注意避免產生脹氣的食物,包括豆類、牛奶、生食、油炸類等。
相關新聞 News

39歲的王先生,近半年多來天天腹瀉血便,每天至少拉肚子3次,並經常感到疲倦,經大腸鏡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服用幾次腸胃藥後,腹瀉及血便並沒有很大改善。後王先生至中醫科就診,接受中藥治療後腹瀉及血便的狀況有明顯改 ...
發現大腸瘜肉有可能演變成大腸癌,絕對不能忽視!一名47歲男子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在直腸位置的腺瘤型瘜肉長成2公分,卻因工作耽擱沒有進一步切除,最近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位置的瘜肉已長成2公分,化驗後為大腸癌一期 ...
42歲劉先生,平日身體健康,無特殊病痛,最近常感到暈眩,開車途中需停靠路邊稍作休息,才能繼續駕駛,劉先生至醫院檢查,血紅素只有7.3g/dl,貧血嚴重(正常男性應為13-16g/dl),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與斷層掃描,發現是 ...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大腸癌友調查發現,近8成大腸癌患者罹癌前有「驚腸4作息」,包括:飲食、工作、睡眠與排便習慣等面向,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近年國際研究發現不正常作息影響腸胃菌相確 ...
大家都知道,愛吃紅肉是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然而不吃肉,一樣可能罹患大腸癌!60歲林老師長年學習佛法,茹素20年,生活作息按鐘聲操課,大約一年半前,因排便不順暢、裡急後重,起初以為是便秘,經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直 ...
台北市公布最新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2年居首,平均不到2小時就有一位市民因為癌症過世,而可以藉由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大腸癌及口腔癌,分別居台北市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1及第5名,為呼應父親節的到來,北市衛生局推出「健康活力 ...
近年來,年輕外食族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便秘、腹瀉或出血的症狀,都可能都是大腸癌的前兆,不可不忽視。特別是早期息肉發生時常無症狀,未出現血便等症狀或腸胃不適,仍需要藉由定期大腸癌篩檢 ...
飲食西化加上人口老化,使得大腸癌是爬升速度飛快的癌症之一,不但在十大癌症中盤據第三名,發生人數更是高居冠軍,約每42分鐘就有一個人罹患大腸癌,並且有年輕化趨勢。演藝圈傳出罹患大腸癌更是時有所聞,像是余天的二女兒 ...
在大腸癌持續登上每年新增癌症個案的榜首,民眾外出飲食,務必多吃蔬果,才能避免腸癌纏身!台中就有一名年僅二十歲的女大生,考上大學兩年之間,因長期外宿且外食,最近因為肚子不斷疼痛,自行到藥房購買腸胃藥無效,卻還是反 ...
一名三十多歲的上班族,平常飲食喜愛吃炸雞、燒肉,蔬菜、水果攝取少,更幾乎不運動。某日體檢,檢查發現有輕微的貧血。直到兩、三個月前開始出現反覆便祕、腹脹等症狀;而前來求醫,竟被診斷出已罹患大腸癌第四期。之後這名 ...
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患者大約有一半的人都有血便現象,另一半的人完全沒有症狀。雖然有血便的人不一定是大腸癌所引起,絕大多數是因痔瘡、肛裂、大腸憩室炎等下消化道疾病,或是胃潰瘍、胃出血等良性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在 ...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蔣鋒帆醫師說明,大腸直腸癌在治療後前三年是復發與轉移的高峰期,尤以治療後的一年半要特別注意。常見的遠端轉移部位為肝,其次是肺部、骨頭的轉移。遠端轉移或是復發腫瘤,若搭配合併使用化學治療與 ...
<`span>

生活、飲食習慣良好,就不可能會得大腸癌?
大腸癌是相對溫和的症狀,超過80%的大腸癌來自良性瘜肉病變,而且需要約5~10年才會癌變,因此生活習慣良好,不一定就不會得大腸癌。
我已做完大腸癌治療也恢復良好,因此不需擔心復發?
大腸直腸癌在治療後前3年是復發與轉移的高峰期,尤以治療後的1年半要特別注意。常見的遠端轉移部位為肝,其次是肺部、骨頭的轉移。
沒有血便又怕檢查疼痛,因此不需要進行檢查?
只要將衛生所或醫療院所提供的採便管拿回家,自己採集一點點的糞便後,再將採便管送回檢驗即可,但當糞便潛血檢查異常時,就需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確診,一般人可能因害怕疼痛不敢做,可與醫師討論選擇無痛性大腸鏡檢查來確診,定期檢查才可早期發現並有效預防。
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陰性反應,為何作了大腸鏡檢查後,卻被告知我有大腸癌?
這個方法只能檢查出正在出血的大腸癌或大腸瘜肉,有接近一半的大腸癌病人和百分之九十的大腸瘜肉病人,如果檢查的時間正好沒有出血則用糞便潛血檢驗檢查不出來。
甚麼人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① 有懷疑大腸癌之上述症狀者。
② 潰瘍性大腸炎之患者。
③ 年紀大於五十歲,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
④ 曾經罹患大腸腺瘤、大腸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之患者。
⑤ 家族史有大腸癌、遺傳性多發性腺瘤、遺傳性非多發性腺瘤及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可治癒嗎?
大腸癌可分4期,各期的5年存活率約為85%,60%、40%及5%。愈晚期治癒情形愈差,近年來在日本的研究發現,若是早期大腸癌只侷限於黏膜處,可以經由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來治療,其治療率高達100%。
大腸癌只有老人較容易獲得?
大腸癌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便秘、腹瀉或出血的症狀,都可能都是大腸癌的前兆,不可不忽視,特別是早期息肉發生時常無症狀,未出現血便等症狀或腸胃不適,仍需要藉由定期大腸癌篩檢發現,養成多吃蔬果、多運動,才是保健之道。
我有血便問題,可能只是因為長期痔瘡導致,不用擔心?
大腸直腸癌患者大約有一半的人都有血便現象,另一半的人完全沒有症狀,千萬不要自以為只是痔瘡問題,尤其是50歲以上病患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好發族群更要小心,才不會喪失治療良機。
大腸癌忌油膩,吃素為上策?
大腸直腸癌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飲食,蛋白質攝取不足則會影響患者體力的恢復,醫師建議還是需要攝取奶製品或選擇如雞肉、魚肉等白肉的蛋白質來源比較好。
已罹患晚期大腸癌,治癒率低,因此不需要治療?
在化療及標靶藥物的應用下,除能延長患者存活時間至2年以上,甚至有1/3患者腫瘤能縮小進而切除腫瘤,而提高治癒的機會,因此醫師提醒患者及家屬,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任何積極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