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成因與飲食

糖尿病的成因有三大原因:(1)遺傳體質(2)飲食型態(3)肥胖,或是情緒壓力、藥物、懷孕、營養失調等因素。近年來因外食族增多,大多是三高飲食使得營養過剩,增加罹病風險,糖尿病並非是吃太多甜食所致,而是胰島素不足或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不佳,造成血中血糖太高所致。

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藥物控制之外,飲食控制與運動也是相當重要,應避免進食含糖飲料、甜點、加工食品,以高纖維的澱粉如糙米代替,烹調方式可採清蒸水煮降低油脂的攝取,並養成運動習慣。

糖尿病的飲食

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藥物控制之外,飲食控制與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用餐時儘量選擇低油和清淡的食物,烹調方式可採清蒸水煮降低油脂的攝取,少吃含油量高的食物,儘量避免糖漬、糖醋、蜜汁等菜餚及甜點,應多選用蔬菜以增加飽足感,並減少食用內容物不清楚或製作方法不明確之食物。

儘量少吃含大量太白粉及油脂,注意減少沙拉醬的攝取量,儘量以白開水及茶或代醣類飲料,來代替含糖果汁及飲料。飲酒勿過量,且避免空腹喝酒而導致低血糖發生。此外,包括體重控制、運動、正確服藥、自我血糖監測,以及定期檢查均是糖尿病良好控制需要的全方位配套,且不可任意停藥,迷信偏方,有身體不舒服要及早就醫,才能把握治療的時機。

糖尿病的成因與飲食
糖尿病的常見症狀

糖尿病的常見症狀

糖尿病常見的症狀有頻尿、過度口渴、飢餓感增加、容易疲倦、會陰部黴菌感染、體重減輕、活動力差、缺乏興趣與專心、眼花、嘔吐與胃痛、手脚痲痺與陣痛感、傷口不易癒合等。

一般較為熟悉的糖尿病症狀為三多一少:喝多、尿多、吃多及體重減少,其實傷口不易癒合也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可能與傷口富含糖分,細菌比較容易滋生、高血糖造成血管增厚甚至狹窄,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白血球以及氧氣難以到達傷口處,傷口自然難癒合有關。

糖尿病的種類與迷思
① 第1型糖尿病
身體無法生產足夠的胰島素,也被叫做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英語: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或是青少年糖尿病,病因目前不明。

② 第2型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特徵為高血糖,胰島素抵抗作用異常,胰島素的分泌漸漸變得不足,這個類型過去被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英語:no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或成人型糖尿病,病因是體重過重或缺乏運動,最新研究顯示其與身體長期發炎反應有關。

③ 妊娠型糖尿
指孕前沒有糖尿病史,而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出現高血糖的狀態,發生率約1%至3%,能導致胎兒發育畸形、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低血糖、巨大兒以及難產或者死產等併發症。

糖尿病治療5大迷思


「迷思一」胰島素用量的增加表示糖尿病越嚴重?
並非如此,出現糖尿病併發症才是真正的糖尿病變嚴重!糖尿病的治療目標是要避免或降低併發症風險。當病人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或者胰島素注射量增加,只要他的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控制在目標值內,而且沒有發生併發症,其實是控制良好。

「迷思二」如果糖尿病人的胰臟還能產生胰島素,他就不需要用胰島素治療?
起始胰島素治療的時機點,因人而異。病人是否需要胰島素治療,醫師通常會考慮他目前的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超標」多少;因為一般口服降血糖藥可降低糖化血色素約1%,而注射胰島素達合適劑量能使糖化血色素大幅的降低,而且沒有最高劑量的限制。事實上,當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功效無法充分發揮時,為了有效控制好血糖,避免併發症提前到來,醫師也有可能建議注射胰島素。

「迷思三」,吃藥控制血糖比較安全,最好不要打針?
所有的藥物都有相當的臨床研究佐證其藥效、安全性。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只要衛教觀念正確、理解胰島素療法的劑量調整小撇步,也可以很安全!某些口服降血糖藥物能刺激胰島細胞製造胰島素,但只有在身體還能有良好反應時才有效。而有些病友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胰臟細胞功能漸漸衰退,無法控制好血糖,就需要注射胰島素。

「迷思四」,需要開始打胰島素時,表示病情很嚴重了?
許多病友並不清楚胰島素本來就是身體的一部分,是體內的一種賀爾蒙,若是身體目前沒辦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缺什麼,補什麼」直接在身體補充胰島素或刺激身體分泌胰島素,才能及早控制好血糖,避免導致併發症。

「迷思五」,打胰島素最後下場就是失明、洗腎?
恰恰相反!許多病友因為不了解,一聽到醫師建議打胰島素時,無法馬上接受,能拖就拖,逼不得已才接受治療。但這段拖延期間併發症已經悄悄侵襲,等到打胰島素後發生,常被誤認為是打胰島素造成的!其實,糖尿病併發症都與血糖是否控制良好有很大的關係,胰島素治療可以幫助控制血糖,是預防併發症,而非造成合併症。
相關新聞 News

新冠病毒疫情升溫,改變許多人的常態生活。現階段為了防疫,指揮中心也呼籲盡量不要外出與前往醫療院所,而對慢性病族群來說,因為有回診問題,究竟如何拿藥?有狀況時怎辦?似乎讓患者與家人更加焦慮。 ...
糖尿病早期4大典型症狀為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然而女性糖尿病警訊,恐會月經失調、陰部搔癢、反覆陰道念珠菌或黴菌感染、性功能障礙,甚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體重增加、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甚至不孕。女性 ...
糖尿病是全身系統性疾病,控制不良會造成併發症。但是糖尿病患對於飲食、運動、血糖控制這些疑問,總是無法立即獲得解答。現在健保推出完整的糖尿病照護,協助糖尿病患穩定控制血糖 ...
目前全球糖尿病人口有4.22億,近2億名女性罹患糖尿病,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女性人數高達210萬。台灣有超過100萬名女性罹患糖尿病,而且連續6年高居女性10大死因第3名,105年死亡率為每十萬人41.9人,估計近5千名女性死於糖尿 ...
核心肌群遍佈全身,是身體內部深層肌肉群,能夠維持平衡,連結上下半身發力。肌肉量不足、核心肌群弱,容易肩頸、下背痛。而且平衡力不佳,容易跌倒、骨折。熱量燃燒得少,容易累積脂肪,造成肥胖,而且罹患糖尿病、高血壓 ...
除了典型的「3少1多」症狀外,還有哪些原因也可能是糖尿病警訊?51歲的楊先生有高血壓病史、家族中有糖尿病及高血脂問題,近日右腳傷口潰瘍一個多月毫無好轉,求診後醫師初步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因楊先生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家 ...
47歲女性患有糖尿病19年,雙眼因為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嚴重減退,視力檢查發現患者雙眼視力都小0.1。利用雙眼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後續雙眼再進行白內障手術,目前術後一年半,最佳矯正視力恢復至右眼0.7,左眼0.4;70 ...
一名75歲女性為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併有中風病史,左眼視力約因右側臀部膿瘍併疼痛3個星期來院求醫,時有發燒和畏冷情形(敗血症)。經外科醫師切開引流手術後,沒想到眼睛疼痛感及視力模糊越加明顯。會診才發現是內因性細菌眼 ...
懷孕耗體力,不僅走一小段路就累,到了懷孕後期,也容易有明顯嗜睡傾向,然而孕婦嗜睡竟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徵兆?醫師提醒,輕微的妊娠糖尿病不會有特別的症狀,但長期血糖偏高,卻會對母親及胎兒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新 ...
血糖控制沒有假期!35歲的王先生半年多來經常疲累、口渴,體重一下掉了20公斤,卻以為只是工作太累,不當回事。沒想到有天突然昏倒,檢查才發現由於連日喝酒應酬,王先生早已罹患糖尿病,血糖值竟高達1200 mg/dl,超過正常值1 ...
定期服藥、控制血糖、維持體重是大部分糖尿病友每日的功課,大部分的病友因為容易疲倦,或者認為每日的勞動已經足夠而忽略運動,然而運動不只能夠協助控糖,也可協助高血脂的糖友降低血脂、降低心臟血管等慢病併發症的風險 ...
一位38歲婦女反覆外陰搔癢難耐,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多次陰道塞劑治療效果不彰,經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高惠芬診斷後,確診為糖尿病合併反覆性陰道念珠菌感染,高惠芬醫師表示,陰道念珠菌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第二常見 ...
65歲陳姓婆婆,長期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佳,超出標準值,去年視力模糊,但覺得身體並無異狀,因此沒有在第一時間就診,直到漸漸看不見、連電視的光線也快看不到時,才去附近醫院就醫,經過醫師診斷,才知道是糖尿病引起黃斑部 ...
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大幅改變,聚餐、應酬樣樣來,很難拒絕美食的誘惑,但你知道嗎?再不忌口,除了影響自身健康之外,還恐影響子女。最近中美科學小組研究發現,父親大吃大喝這種不良生活習慣,而導致的第二型糖尿病 ...
糖尿病與肥胖是文明世界兩大慢性病,兩者息息相關卻又同樣難以根治。外科手術目前是極度肥胖患者唯一有效而持久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醫界更發現減重手術對治療這些病人的第二型糖尿病更有奇效,往往在手術後一個月糖尿病就消失 ...
一名快滿四歲的陳小妹,最近一兩個月,體重由原本的16公斤掉到現在的13公斤,逐漸消瘦。這幾天更變得容易口渴、頻尿、呼吸也越來越喘,活動力明顯變差。經檢查發現陳小妹嘴唇乾裂,會陰部有黴菌性尿布疹,進一步實驗室檢查 ...
懷孕24週的林小姐,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空腹血糖值129mg/dl,喝完糖水血糖高達200mg/dl,經確診為妊娠糖尿病,所幸即早發現得宜,減少15%~30%流產的發生率及產出不健全寶寶的遺憾,於日前順利自然產下一名男嬰,母子均 ...
上班族很容易久坐在電腦前,容易造成許多疾病。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指出,英國萊斯特大學(Leicester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到,如果每天坐4到7個小時的女性,體內的胰島素平均值會比較高,而胰島素平均值 ...
<`span>

水分的攝取與糖尿病的關係?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過高時排尿量就必須增加,以便藉由尿液把糖分排出體外。由於尿量增多,體內的水分也大量流失,因而會刺激神經中樞引起口渴,促使患者大量飲水。也就是說,患者喝水多,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糖尿病患者如果故意少喝水,會造成血液濃度增加,過多的血糖和血液中其他含氮廢物無法排出體外,這樣可能引起嚴重的後果。至於腎功能不全,伴有水腫的患者則需要控制喝水的量。
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停藥嗎?
有些糖尿病患者發現血糖下降,不再吃藥控制,反而惡化最終洗腎, 當糖尿病傷及腎臟,造成腎功能嚴重衰退時,胰臟分泌出來降血糖的胰島素,以及許多種類的藥物代謝都會受影響,降血糖效果變強,血糖反而會大為降低,表面上看似獲得控制,好像糖尿病好轉,其實已傷及腎臟,血糖若控制不佳,發生心肌梗塞、中風、失明、腎臟病的風險遠比一般人高出甚多。
糖尿病與肥胖也有關聯嗎?
糖尿病年輕族群的發生率有增加情況,尤其是20、30歲的青壯年,醫師指出,他們的共同特徵是肥胖,BMI均超過30,肥胖是糖尿病產生的溫床,若BMI大於24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都須注意!建議每3年就要接受糖尿病篩檢。
糖尿病患者完全不能吃澱粉嗎?
當直鏈澱粉與水一同加熱時,就會使得澱粉老化,變為不易被消化、吸收的抗性澱粉,而所謂的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此類澱粉被人體攝取後,因結構改變的關係,使得無法被酵素分解,進而達到不易被小腸吸收的功效,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而言,抗性澱粉能有助於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也易罹患心臟疾病?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比無糖尿病者高2至4倍,腦中風則高3倍;此外,8成的糖尿病病友最終死因均與動脈硬化的併發症有關。傳統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口服藥物與胰島素注射劑,其作用機轉容易使體重增加,若病友同時合併高血壓、高血脂,則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急遽上升,而這正也是造成糖尿病患死亡的主因。